張崾先鎮位于定邊縣域西南山區最南端,駐地距縣城88公里。張崾先鎮東南靠延安市吳起縣,南與甘肅省華池縣毗鄰,西接甘肅省澇池口,北連樊學鎮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8千米 ,總面積512平方千米。張崾先鎮轄張崾先、王塬、賈塬、伙場塬、蘆梁、左崾先、亮馬臺、鐵角城8個行政村,下設131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因轄區東西兩邊是大山,南北兩邊是深溝,稱為“崾峴”,“峴”和“先”諧音,故作“崾先”,而居民以張姓較多,故得名張崾先。
清屬三山堡三山塘轄。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改設五權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曾屬蘇維埃張崾先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定邊解放后,劃張崾先為七區。
1949年,張崾先仍為七區。
1958年,成立張崾先公社。
1984年,改設為鄉。
2001年,將羅龐塬鄉并入張崾先鄉。
2011年,又與白馬崾峴鄉合并為張崾先鎮
地理資源
張崾先鎮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北高南低,分山峁溝壑和大溝小塬兩個不同的自然地貌,地形為人字型山嶺走向。境內地域溝渠縱橫,地表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F有耕地22萬畝,種草保留面積1.9萬畝,林地36.1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31萬畝,經濟林2.2萬畝。土地資源是張崾先鎮最大的資源優勢,全鎮人均土地65.2畝,全鎮人均耕地面積約18.29畝。
物產資源
張崾先鎮有著豐富的物產資源。張崾先鎮地處陜甘寧油氣沉積地帶,蘊含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境內共有油氣井2000余口。張崾先日照充足,建有王塬村110KW變光伏發電站。還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陜西華電張崾先一期50兆瓦風能發電項目,安裝2000Kv發電機組20臺;陜西華電張崾先二期50MW風電項目,安裝2000Kv發電機組16臺。
人文資源
張崾先鎮是中央紅軍長征入陜第一站,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35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陜甘支隊分左右兩路東進。毛澤東率左路第一縱隊由甘肅省環縣慕油房進入陜西省定邊縣木瓜城宿營,17日在張崾先鎮張塬畔戰斗后,經張崾先鎮的周小掌、蔡澗行進到左崾先、牛圈圪坨宿營。彭德懷率右路第二、三縱隊由興隆山出環縣經華池縣艾蒿掌、章橋進入定邊縣張崾先鎮鐵角城。毛澤東星夜馳電彭德懷擬定次日行動計劃。18日,右路經八道峁、杏樹埫、趙崾先、賀渠一線前進;左路經后張戶岔、田百戶、鐵邊城一線,夜抵張灣子。當晚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了紅軍入陜后的作戰方針。19日,兩路在王畔子會合,于下午四時勝利抵達吳起鎮。
從此,歷史銘記:張崾先——中央紅軍長征入陜第一站!定邊——中央紅軍長征入陜第一縣!陜北——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和東征抗日出發點!
組織機構
目前,張崾先鎮有領導、干部共計63人,其中:領導班子成員10人,其他領導干部11人。全鎮轄8個行政村,有村民小組131個,有黨支部11個,有黨員639人,現有村干部61人。
社會經濟
張崾先鎮現有居民3556余戶12047人。駐鎮單位有派出所、衛生院、農商行、兩個幼兒園、完全小學和九年制學校各1所。主導產業以種植洋芋、玉米等旱作農業為主,以種植蕎麥、油料、糜谷、豆類等小雜糧為輔,以經濟林果、林草種植為特色。畜牧業以小型規;图彝マr場為養殖形式,主要以養殖羊、豬、驢、雞等畜離為主,現羊子存欄6萬只,生豬存欄0.2萬頭,雞存欄1.2萬只,大牲畜500頭。張崾先鎮原有4個重點貧困村,均于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有建檔立卡脫貧戶607戶2202人,有監測戶10戶27人,易地扶貧搬遷戶234戶,其中新樂小區63戶,衣食梁社區136戶,分散搬遷35戶。
近年來,在縣委“12365”發展思路的指引下,鎮黨委提出“133”工作思路,即圍繞“紅色領航,綠色發展”理念,打造黨員干部紅色教育基地、旱作農業示范基地、生態文明建設基地,實現文化強鎮、產業興鎮、生態靚鎮三大目標,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鎮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21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16680元,增長率達4.87%。
辦公地址:定邊縣張崾先鎮張崾先村
電 話:0912-4585019
黨委書記:張國智
鎮 長:范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