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wpcq7"><acronym id="wpcq7"></acronym></button>

  • <li id="wpcq7"><tr id="wpcq7"></tr></li>
    <rp id="wpcq7"></rp>
      <button id="wpcq7"><acronym id="wpcq7"></acronym></button> <dd id="wpcq7"><track id="wpcq7"></track></dd>

    1. <rp id="wpcq7"><ruby id="wpcq7"><blockquote id="wpcq7"></blockquote></ruby></rp>

    2. 賀圈鎮

        賀圈鎮地處白于山北麓,毛烏素沙漠南緣,位于定邊縣城南郊,素有定邊縣城“南大門”之稱,與磚井、紅柳溝、鹽場堡、定邊鎮等鄉鎮相鄰,政府所在地賀圈集鎮與定邊縣城西環路、長城街、東環路連為一體,已納入縣城總體規劃。太中銀鐵路、靖王高速公路、吳定高速、307國道、延定公路(省道)、定鐵、定劉張(縣道)縱橫穿越境內,交通條件便捷,區位優勢突出。全鎮地形地貌大體可分為三個類型:南部半山溝壑區、中部洪漫灘區、北部半沙區。境內無河流湖泊,為典型的干旱區。全鎮總土地面積30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29萬畝(1.75萬公頃),水地2.62萬畝(0.17萬公頃),林地5.66萬畝(0.38萬公頃),退耕還林4820畝,草地9.09萬畝(0.61萬公頃)。主導產業為農牧業及第三產業,2021年全鎮生豬飼養量5.68萬頭;牛飼養量1.08萬頭;羊子飼養量9.15萬只,家禽飼養量27.97萬只。2021年全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0元,增長速度為8.8%。

        全鎮下轄11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平安社區、興盛社區、融通社區、文苑社區),共有64個自然村,89個村民小組,轄區戶籍人口6319戶23464人,其中集鎮四個社區戶籍人口20戶174人,11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953戶16340人,四個社區常住人口4256戶14531人。賀圈鎮共有19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11個,社區黨支部4個,非公企業黨支部1個,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3個。全鎮共設立黨小組31個,共有黨員840名,共建成黨建示范基地1個,樹立支部標桿2個,黨員標桿18名,黨員戶11戶。2021年我鎮榮獲“2021年基層黨建工作改革創新優秀成果三等獎”、“榆林市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2021年度水土保護工作先進鄉鎮”

        人文歷史

        清至今定邊縣后,鎮屬西部為木瓜塘,東部為鴉兒塘,轄地南至油房莊鄉的楊老莊和紀畔鄉的王原。民國改行保甲后,廢塘設聯保辦事處,區域未變,下轄5保,50甲,每甲10至20戶不等。民國25年(1936)廢保甲。改鄉、村,屬城區第四、第五兩鄉。36年(1947)兩鄉合置為睦鄰鄉,治縣城馬伯仁院內,下編5保,48甲。其中第五保今屬紀畔鄉。

        新中國成立后。在1958年,改屬城灘人民公社的兩個管理區。1961年析出,新設王來灘人民公社,將原設管理區改制為25個生產大隊,93個生產隊。1963年遷址駐賀圈村改稱賀圈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制為鄉,大隊改制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制村民小組,規模進行了調整。1997年改鄉為鎮。

        古遺址

       。ㄒ唬╅L城

        境內有長城3道。呈工字形。一道從北而來,經縣城、鄭圈、劉圈、蔡圈、下闇門、上闇門至乾溝口,全長8.5公里,有墩臺17座,明代所筑;一道從楊馬場入境,經梁圈、石井子、瓦碴梁出境東去,全長11華里,有墩臺6座;一道西起下闇門,經彭灘、石井子至瓦碴梁,俗稱旋邊墻。西墻與旋墻土層在6厘米~8厘米之間,夯窩直徑20厘米~25厘米,排列整齊;東墻土層在8厘米以上,夯窩較大。遺跡均存。

       。ǘ┩脸钦

        牛營城,在乾溝口的井灣與薛坬之間,明時筑,今廢;

        木瓜寨,在木瓜溝口,明時筑,殘跡尚存;

        鄭爾莊寨,在鄭爾莊,有東西兩寨,清時筑。東寨主陳姓,今寨已不存,西寨主張姓,寨跡猶存;

        丁寨子,在丁寨子村,明時筑,“文化大革命”中廢;

        李寨子,在梁圈北,始建無考,早已不存;

        彭灘寨,在彭灘村,相傳為明代遠東總兵李榮家宅,遺跡不存。

       。ㄈ┕诺

        清代前的東晉太西甘涼商運大道,東從石溝入境,經彭灘、上闇門、鄭爾莊、馬團莊、紅莊出境,西去紅柳溝鎮二道溝出縣。這不僅是一條繁華的商道,而且還曾用于軍事。唐蕭宗在靈州登基后,郭子儀、李光弼帶兵從此道東去平息安史之亂。相傳,此路開拓于秦朝。為北方東西直道之一。

        (四)長城關地道

        相傳,下闇門長城下曾有一條地道。民國年間丁俊生等人進去探察,每一長城墩臺處置一出口,可以至墩臺高處。地道內有水井、倉庫、住室,洞究竟多長,今無人可知,后被洪水淹沒。據說,明時蒙騎滋擾,近民皆進洞隱避。

       。ㄎ澹┶w武德將軍墓

        1976年春,武興莊農民在村東山里耕地,牛踏開一穴,經挖掘,為一古墓,墓門口有券石,上書“趙武德將軍墓”。墓穴寬大,可容十數人在內活動。棺置墓中,為六塊整體板。衣著清代官服,手取為粉末(趙武德21歲為京都武官,22歲充宮廷侍衛,24歲遼東大將軍,戰歿于陣),后未敢大動,仍以土掩埋。

        總體工作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縣委“12365”發展思路和鎮黨委制定的“兩強兩補兩提升,十抓十促謀發展”的工作思路,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對接縣城,融入縣城為主線,以提升全鎮基礎設施建設為根本,具體打好鄉村振興示范牌、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牌和飛地經濟開發區三張王牌,做強產業、生態、商貿、文化、人才五個支撐,大力實施“一心三區”戰略。以集鎮四個社區為中心,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為主的服務業半小時經濟圈;以307國道和賀紀路沿線,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輕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建設飛地經濟開發區;以賀紅路沿線,依托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引黃供水工程,重點發展沿線村莊“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生態養殖、沙灘經濟和林下經濟”,把賀圈打造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示范區,商貿物流的新高地,飛地經濟開發區的排頭兵,文旅康養的示范鎮。

      辦公地址定邊縣南轉盤西側200米路南
        電  話:0912-4335005
        黨委書記:李世亮
        鎮  長:鐘學強


       

      賀圈鎮鎮長       李世亮.jpg  錕斤拷學強200.jpg